2010年8月26日 星期四

效能狂

一直以來,我對於電腦執行速度快慢不怎麼介意;也因此在大學四年,對自己手頭上那台恐怕早已落伍的桌機所作的升級也僅有增加一顆硬碟和擴充一次記憶體容量而已。
但這情形自入手了生平第一台筆電開始有了變化

雖然在擁有筆電之前,我已接觸過許多台電腦,但對電腦執行速度卻未曾投注任何一丁點的注意。目前手邊那台自行組裝的電腦,還是在學長的強力奧援下才得以完成配備選購。更別說自指導教授那兒收下一台桌機時,對其不怎麼流暢的狀況也未只是以"反正學校總不可能配頂級貨給我這小研究生"一語草草帶過。但在獲得筆電之後,在感嘆時代進步之餘,也在無意將自己一步步推往了"效能狂"這永無止盡的深淵。

那時啟動的原因十分簡單:手邊這筆電的配備是啥等級?怎麼執行順暢度比學校那台好但卻比不上自組的桌機?也因此,諸如雙通道、原生多核、封裝多核、超傳輸等等名詞就這樣一個個流入腦海中。

那時我又做了另一個更愚蠢的行為:既然對這些東西多一些了解,那來規劃下一台桌機或筆電要啥規格好了。在自尊心無意義的蠢動之下,新電腦的規格越來越誇張:諸如crossfire多顯示卡一定要的啊、要組個磁碟機陣列還是狠下心買個PCIE介面大容量固態磁碟機(SSD)呢?處理器一定要來個頂級6-Core,那超執行緒要不要列入考慮勒?那個華麗的Turbo Boost好像也很不錯,不過這AMD的超傳輸好像也很不錯,要是處理器效能到頂了就乾脆來個超頻,為了預防主機過熱,那複雜的水冷系統也裝上去好了.......................................。就這樣,隨著我的新桌機規格一起出現的是令人難以接受的價格。

看到那價格,我完完全全醒過來了。我要那堆頂級設備幹啥?只是拿他來看影片、上網、或是跟朋友聊MSN嗎?就算之後可能跟程式開發脫不了關係,也沒必要玩超頻來冒險吧。而這多顯示卡是幹啥的啊?影像處理我又一竅不通,而且也沒玩需要強大GPU的遊戲。

搞到最後,我的下一代桌機規格只得推翻重來,從最基本的"任務定義"開始。不過對頂級技術的渴求還是沒辦法停止,因此我還是偶爾會一面流口水一面在網路上看著最新硬體消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